轉自:雁渡寒潭>>生命的故事
原作者:hzchuan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分割綫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與德勤諸君書——my farewell letter
壬午年秋,余辭太學以遊。其時,五雄逐鹿,海內未平。或曰:“德勤者,東海之主,其力強焉,其勢壯焉,不若往而投之,大業可圖。”余善其言,乃以孤窮身入德勤事之,歷今凡二載有余。其間大小數十戰,或盛或衰,或榮或哀,皆猶在目,不足與外人道矣。今欲辭歸,乃作文以記之。
初,拜為助理審計員一,往來州府間。春秋勞作,不舍晝夜,未敢有怠慢心。乃得識同輩手足數十人,興味相投,遂引為知己。日則相望於客戶之間,夜則侃談於網絡之上,忙則互傳片言於手機短信而親誼不減,閑則振聾發聵於錢櫃之廂而疲累未覺,出入差頭,往來金光,朝迎火車,暮送飛航,溫言笑語,寵辱兩忘。凡此瑣瑣,雖為陳跡,然如影歷歷,縱無羅縷紀存,亦不能忘矣。嗟夫!今余振衣奮起,環首而視,昔年於黃浦共起事者,所存不過十之四五,謂之“拔劍四顧而心茫然焉”,不為過矣。則雖年光倒流,舊時可再,而亦無與為印證者矣。噫!微斯人,吾誰與歸!
越明年,左遷助理審計員二,再遷準高級審計員,從楊公海蛟執底稿叩問,出入隨侍。楊公德隆望尊,更兼博學廣識,每發議論,左右鹹服其言。或訴辛勞疾苦,公謂余曰:“吾豈不知矣?汝以吾之勞頓減汝分毫乎?況今日所行,非為一時得失,乃將以有為也。”余服其言,乃以師事之,所獲甚,故常懷戴德之心。臨行,又以良言囑余。今雖遠徙江湖,未敢忘也。
若司徒大衛、曾浩、茅誌鴻、盛白、虞揚者,廟堂之重臣,德勤固所倚也,不以余鄙漏,寄余以大小諸事。余恐托付不效,惟窮思竭慮,謹言慎行以對,幸自度尚不辱使命。每遇不明,則援疑置理,俯身傾耳以請,遂得解。今當奉盞以謝之。
林弘、沈簡文、彭織英、王濱、許捷、羅曉玲、倪敏、趙懌、金毅、楊浩,此皆德勤之先達,雖才高於世,而無驕尚之情,不以余魯鈍,每請之,必循循而誘。故余雖愚,經年之中,卒獲有所聞。今既拜別,思之唏噓。
朱亞鋒、陳子煜、陳開來、馬文靜、胡海雲、蔣晶、翟立、彭蓮蓮、孔蕾、呂煒,皆世之良實,智慮忠純,余嘗與其共謀諸底稿事,故知其能。假以時日,必為股肱之材。余既遠遊,於君等功名成就時,亦當撫掌相慶之。
陳泳華、徐雅萍、孟令聆,久居所中,眾皆稱其曰能,余常以日程事咨之,然後施行,故得其助也甚。猶記當日,來福樓中圍鼎而烹,歌城之上倚弦縱聲,皆快事也。惜乎,舊事填膺,逼取便逝,惟借影象存照,聊作舊憶耳。
明曉經意,熟稔章規,此固余所得也;齒危發禿,氣籲目迷,此亦余所失也。余向日與眾人論及於此,無不嘆息於韶華之易逝也。嗚呼!今始,余之名當不復聞於諸人口耳,余之影亦不復見於晨昏星月,譬如曇花,生而至謝,只在須臾。經年以後,今日得觀余言而尚在者復有幾人,後繼者更胡以知余今日之所言?竊以為,不如歸去。“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”,此誠余所願也。一別之後,他日或幸遇山水之間,余當執壺備觴,與君等共浮一大白!
今當遠離,執筆涕零,不知所言,頓首再拜而別。
原帖後記:
此公文筆蓋世當無其二。但文中所記之人皆忠誠大將良師益友之徒,所表之事盡相濡以沫對酒當歌之屬。鮮有涉及小人之輩或敏感之所在。惜乎,文采有余而啟示不足。嗟乎,才情可畏,然膽識稍遜。
當此臨別之際,贈君一言:莫愁前路無知己,天下何人不識君。
2010年9月5日星期日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